毒服装进华为何能一路绿灯
2013年06月27日 23:49 来源:渠道网作为服装品牌经销商来说,对“致癌服装”及时进行召回固然必要,与此同时,我们不免要追问,“致癌服装”何以能够一路“绿灯”,漂洋过海闯入市场呢?
从进口源头保护消费者利益势在必行,相关部门不仅要对正规渠道进来的商品质量严把关,也要对非法的进口渠道进行严厉打击。
这些不合格的“毒衣服”是通过什么渠道进入我国市场的,若通过正规渠道,相关部门怎会如此不注重质量把关?若从入境伊始便发现问题,从源头把关,想必这些“毒衣服”是断然不会流入市场,毒害中国消费者的。
毒服装惊现中国
合格率仅为50%,致癌染料很标高达30.4倍,数据无疑是触目惊心的,数字的背后是消费者健康利益受损,其危害不容小视。
浙江局4月11日发布了一份监测报告,说在杭州、宁波、温州三地抽检了34批次的韩国进口服装,仅17批次合格,合格率仅为50%。在一款外套中,居然查出使用了中国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致癌的染料联苯胺,并很标30.4倍。
这17个批次的产品明显不符合标准,品种包括连衣裙、女裤、男西装、羊毛衫、上衣等,整体质量状况较差。而服装面料纤维含量的检测,是服装产品内在质量检验中的一项重要指标,在检测的17个批次的产品中,有8个批次的服装的纤维含量标注与实际检测的含量不符。
不合格商品涉及SHE’S MISS、ZIOZIA、O’2nd、MOGG PINK、SIEG FAHRENHEIT、collncos、HAZZYS、D’modes等品牌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监测的一款标称黛玛仕(郑州)服饰有限公司总经销,商标为“D’modes黛玛诗”的针织外套中检出了《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》明令禁止使用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——联苯胺,该染料属于纺织服装中禁用、不得检出的4种可对人体直接致癌的染料之一。
但经检测得出,这件衣服的联苯胺含量很高,达到了608毫克/公斤。相关标准中对该物质含量的限量是20毫克/公斤。也就是说,这件衣服联苯胺含量很标达30.4倍。
进口服装近年来在国内事故频出。就在浙江,几年前,曾有一批路易威登、雨果博斯等欧洲进口鞋质量不合格,被公开销毁。而2011年,上海口岸进口服装抽检不合格率甚至高达55.8%。仅上半年上海口岸进口服装11500批,货值2.2亿美元。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其中5625批货物实施抽样检测,不合格的很过3100批,不合格率高达55.8%,其中色牢度、PH值、偶氮染料、甲醛等成为重灾区。
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”?
关注这些进口服装的来源国,会发现他们的质量标准其实很严格。比如韩国在2011年,其纳米材料标准就与欧美接轨了,他们上报WTO的修改标准中,连儿童服装的包装袋上都严禁添加有害物质。美国对进口服装的要求更严格,标签上必须标明原产地、进口商、分销商、少售商或外国生产商的名称。
但是,这些东西一进中国,却变了味。不只进口服装,进口玩具、食品等近些年都成为质检重灾区,如500**的衬衣一撕就破的新闻不时出现。
背后利益链条浮现
进口商只关心如何抢占市场,如何腰包不瘦,商家逐利无可厚非,可毫不关心产品质量,不得不说是一种抛弃自身社会责任感的不负责行为。更令人感到后怕的情况是,商家明知衣服不合格还要进口,此种利欲熏心的行为,应受到谴责和严厉处罚。
进口商——你进口这些衣服的时候实地考察了吗?你对这些衣服的质量了解吗?从不合格率为50%和很标30.4倍的数据,我们可看出进口商并没有深入探究衣服质量,他们也毫不关心这些。
在进口服装热度上升的过程中,品牌商为了节约成本开始将生产向中国输出。一位服装厂店长向记者透露,“其实很多进口服装都是在国内加工生产,贴牌出口后再复销回国内市场”。
数据显示,1-2月,浙江省国货复进口服装468.8万美元,增长21.2%,占19%。2月份,浙江省自欧盟进口服装600万美元,同比增长1.7倍,占同期全省服装进口总值的44.2%;国货复进口服装256.5万美元,增长1.2倍,占18.9%。
上述服装厂店长还透露,为了支持生产地在国外,很多国外品牌将工厂的“半成品”运回国内,进行步骤加工后再销往中国。
业内人都知道,说是进口品牌,实际上大多数的进口产品,都是在国内或中国周边地区代工贴牌,再转个弯“进口中国”,代工的范围,已从参与工序逐渐过渡到生产产品,而有的原材料也要依赖中国,就包括近年热炒的韩国服装。
但是,代工不代工并非关键,谁的品牌谁负责。理论上,不管进口服装还是本地服装,就安全系数来说,本地的质监部门理应为消费者树起一道效果防旺墙。
上一篇:女性服装月均消费提高 下一篇:纺服出口价格大涨原因